600余个墩岛散布湖面,1000余条港汊纵横交错,芦苇成片,野鸟群息,行舟湖上,如游画中。这是德清县下渚湖,不久前,第四届浙江省生态音乐节在此举办。长久以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使德清成为浙江地方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典例。
依托水乡生态文化
打造绿色栖居家园
上世纪70年代,浙江是没有朱鹮的。
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由于环境恶化和栖息地遭破坏,在浙江一度灭迹。为了重建浙江朱鹮种群,2008年,浙江省林业厅开展了“朱鹮易地保护和浙江种群重建”项目的建设,项目基地便定于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和工作人员的悉心养护,如今,湿地内朱鹮数量已有406只,并仍在不断繁衍。
独特的天然环境和原始湿地风貌,将下渚湖塑造成了鸟类的天堂。下渚湖湿地内栖息着160余种鸟类。8月,湿地内时常可以看见白鹭、雪鹭等水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附近的居民没有人会去打鸟,看到了反而会去喂点吃的。”
除了依托山水风光,下渚湖街道也结合当地的悠久人文历史,打造了融合防风文化元素和江南水乡特色的二都小镇。“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相传,德清是远古防风国汪芒氏故地,大禹时代洪水泛滥,防风氏为了泄洪,一脚踩出了下渚湖。2010年,防风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众所周知的地域文化符号,二都小镇也成了防风文化展示的主阵地。
点赞生态文明成果
唱响“美丽浙江”新乐章
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绿色生活方式渗透进了城乡各个角落。
今年6月,下渚湖街道上杨村为推进垃圾分类,替村里407户村民的垃圾桶安装了智能芯片,清理员只需要把垃圾桶往特制的垃圾车上一放,智能系统就会自动称重并拍照上传。有多少垃圾?分类是否合格?这些信息可以每天更新,实时监控。为了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家每户,村里还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志愿队伍,由60多位党员分区负责,监督劝导。一位72岁的老党员甚至自己学习做PPT,制成了一份分类说明发给乡邻。
2018年底,德清县与余杭区签定《东苕溪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协议》,下渚湖街道先后关停工业企业7家,拆除生猪养殖场200家;在东苕溪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全部退养。如今,东苕溪周边居民主要养殖污染极小的青虾,养殖尾水需经过集中处理再流回自然水域。而在和睦村处理基地,尾水需要经过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人工湿地的层层过滤,基地内种植着碧绿的水植,与岸边的美人蕉相映成趣,俨然成了一道乡村美景。
为确保治理好的水环境不反弹,德清县运用人体医理的方法开展河湖健康体检,共设置了基础、水文、水质、生物、社会、病史6大类18个分项指标,进行综合专业化评分。体检完成后,每条河都将生成一份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档案,根据所采集的指标信息,生成雷达图,给予“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的诊断结果。同时,县河长办也将根据体检报告和诊断结果提出具体建议,将加强生态修复、提升岸坡完整度和利用率、强化污染隐患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建议送到河长手上,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