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将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做优做强网格警务,打牢打实治理根基,积极打造普陀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升级版,以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的“无缝接轨”,为社区的精准管理、精细服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织就民智民力之网
最近,家住展茅街道的老孙喝酒后要打老婆,他老婆报了警。这事也惊动了展茅街道“五大平安联盟”之村社联盟的成员阿斌。阿斌和老孙是同村人,两人以前还共事过。阿斌握着老孙的手聊了起来,不到半小时,老孙给老婆道歉、向民警承认错误。
“展茅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组建了五匠联盟、渔嫂联盟、企业联盟、新居民联盟和村社联盟‘五大平安联盟’作为群防群治的中坚力量。”普陀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李浙舟介绍,今年以来,“五大平安联盟”已参与纠纷调解、法律政策宣传、义务巡逻、义务帮扶等各类活动105起。
以人民群众织就民智民力之网,助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在基层组建群防群治组织已成为普陀区公安分局解决警力不足的一项有效举措。
目前,普陀区共有平安类社会组织10余个成员3000余名、平安普陀志愿者3万余名,总人数加起来占普陀区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今年以来,这些群防群治组织向公安机关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800多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00起、参加全民大巡防5万余人次。
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五联”
“这是关于通信网络诈骗的一些相关资料,如果有奇怪的电话、短信让你汇款,一定要警惕或者给我打电话。”拿着防诈骗资料走街串巷去宣传,是东港派出所民警陈伟的工作日常。
东港是普陀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舟山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接警量相对较大。如何在接处警的第一道关上压降警情、从源头上做好防控工作?陈伟的微信里按区块、网格等元素组建了40多个群,群成员都是他在日常走访中接触的经营者、服务员、公司员工等。“微信群里,陈警官会经常发布一些防诈骗的案例和小知识,我们在培训员工的时候都可以用到。”某服装店老板王女士说。
将“传统脚步走访”与“双微只见工作”关联耦合,建立“点对点”的沟通与服务,实现传统社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有效发挥联智共管效能,这正是普陀区公安分局近年来将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积极实践。
同时,普陀区公安分局还全面推行社区民警和网格员“服务宣教联动、基础信息联采、特殊群体联管、矛盾纠纷联调、社区平安联建”的“五联”模式,不仅让社区民警全部加入网格员微信群,实时在线协作,还联合综治力量管控重点人员,有效打破以往“门难进、面难见、事难管”的工作困境,借力整合社会治安力量、优化平安联创新机制。
“好房东”培育工程
“我就想到海岛上躲躲,没想到刚入住,警察就找上门了。”前不久,因入室盗窃被上海警方列为网上逃犯的犯罪嫌疑人黄某,刚躲到普陀沈家门鲁家峙的当天,就被民警抓住了。
这么快锁定嫌疑人的踪迹,沈家门派出所大力实施推行的“好房东”培育工程功不可没。
“好房东”培育工程,就是指搭建房东培训平台,通过民警与房东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扶,实现从源头上第一时间堵塞安全漏洞,确保平安不出事。黄某刚入住工地宿舍,管理方就将他的信息通过平台上报到了派出所,随即被锁定。
“‘好房东’培育工程每月分批次召集房东集中培训,每批至少组织120名房东到会。”沈家门派出所副所长何友云介绍,除了“好房东”集体轮训,“问题房东”即时清零、“网格警民”深度融合等配套举措也跟上,努力推动社区警务和基层综合治理模式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