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老陆,又拿着券来吃面啦!”近日,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村民陆乾宝用一张印有“‘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类”字样的面券,到面店换得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老板打趣说,“老陆是我们村拿到面券最多的人,我们都得向他学习!”
“拿券吃面,倍有面子”,这事源于桐乡市率先在堰头村试点开展的“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去年4月20日,堰头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堰头村“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办法》,并将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
“我们就是想通过考评式积分,以积分兑换的形式,来激发全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河山镇党委副书记沈利民介绍,“在自治、法治、德治的框架下,我们将积分分为基础分和奖惩分两块。基础分100分,每年进行一次赋分。奖惩分比较灵活,各村可结合实际设置,例如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捐款捐物、献血等可以加分,而村民周边环境脏乱差拒不整改的,查到一次要扣2分。目前,我们主要采取‘一户一档案、一日一巡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赋分、一季一排名、一年一评比’的模式进行,超过100分的部分才算积分,可以进行兑换。”
截至目前,河山镇9个村1个社区全都实行了“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已有超过200个村民小组约4200余户村(居)民户参加。
分怎么评,公正不公正,是关键一环。村民们手中是有“评价权”的。
经过推选,蔡伯松成为了堰头村“三治积分”巡查员。每天一早,他都会来到自己所在的片区,开展“一日一巡查”,将门前屋后乱堆放、邻里关系不和谐等问题记录在册,并拍照取证,“我会进行现场劝导,如果对方拒不整改,这户村民的‘三治融合’积分就要被扣分了。”
“村里还组织了道德评判团对农户开展检查,村民们更加信服。”沈利民说,每月每户的积分都在村委会的公示栏里公示。
在石门镇春丽桥村“三治”积分兑换超市里,不仅有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小家电。村民张大妈由于积极参与村里的大小活动,还义务打扫卫生,积分较高,她一次性在超市里兑换了酱油、醋和米。
在开发区(高桥街道),今年3月首发150万元“三治融合”券,包含老人理发券、粮券、学生餐费券等;梧桐街道则对每个社区补助2万元,作为积分管理兑现的启动资金。
今年5月,《桐乡市“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将这一管理模式在桐乡全市推广。“争取通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全市镇、街道“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全覆盖,成为特色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桐乡市委365足球体育亚洲版_365平台是做什么的_beat365官方网站委副书记徐晓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