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省公益林15年净增1611万亩
        村民从“卖木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

          12月11日,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早在1996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试点,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到2018年,经过区划界定和多次扩面后,全省省级以上公益林建设规模达到4535.68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01%、林地面积的45.03%,与2004年相比,全省公益林面积净增1611.35万亩,增幅达55.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公益林已为浙江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监测结果表明,2018年,全省公益林涵养水源197.75亿吨,相当于1400多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是全省居民年生活用水量的7倍;固定二氧化碳1225.52万吨,相当于净化了420多万辆小汽车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释放氧气2496.67万吨,相当于全省人口1年半的需氧量。

          公益林带来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临安白沙村就是个很好的典型,这个村曾经是靠砍树为生的“木头经济”村,村子不仅穷,而且地质灾害频发。经过十几年的公益林建设,这个村仅国家级公益林就占林地面积的77%,依托公益林保护带来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如今,白沙村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年经营性收入9000余万元,完成从“卖木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的转变。而像白沙村这样的村子,在全省还有很多。

          此外,公益林建设在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通过招聘管护人员和带动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下经济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人口31.35万人,万亩公益林平均增加就业人数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