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的蓝色上衣、胸前别着人民调解员的徽章,大眼睛的米卡穿上调解制服后更漂亮了。半个月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米卡从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津颜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了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的一员。
2013年,义乌开创性设立了外调委,引入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到现在,这个团队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16名外籍调解员。
因为疫情的影响,外调委近期受理了不少涉外防疫物资相关的纠纷。针对这一情况,外调委专门成立了“涉疫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成员当中的大多数,都是从事相关领域贸易的人员。在中国留学的米卡,因为哥哥从事的正好是防疫物资相关的贸易,便成为了小组中最新的成员。
“1000个口罩有400个破了,国外的客户要求退货,今天你必须给我个说法。”调解室里,一家外贸公司的代表正和商贸城的一名商户争执不下。调委会副主任胡根龙有着好几年调解经验,他先平息了当事人的怨气,然后专业地分析起法律责任。
米卡(左)在调解现场旁听学习
身为“小学徒”的米卡端坐在方桌后,认真观摩这场调解,时不时在本子上做记录。
“矛盾的产生往往双方都有过错,首先要分析双方各自的责任,还要引导他们多为对方考虑一些。”这场调解,让米卡学到了不少。最近,米卡在家上网课,加入调解小组后,只要外调委有现场调解,她就会来旁听,向老调解员学习调解技巧。
米卡与外调委的缘分,要从一次翻译工作说起。
今年1月,外调委受理了一起涉外纠纷,因为当事人说的是俄语,而外调委没有精通俄语的工作人员,于是便向外籍普法志愿者招募俄语翻译。当时,身为普法志愿者的米卡主动报了名。由于还要上课,不便赶到场,她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翻译,成功帮助外调委化解了这起纠纷。
义乌外调委的“领头人”陈津颜在外商圈里是个名人,米卡之前就听说过“陈老大”带领的这个团队很厉害。这次的翻译经历,也让米卡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次作为志愿者到外调委参观学习。
陈津颜看到小姑娘对调解工作有兴趣又有热情,还熟悉防疫物资进出口的相关政策,便邀请米卡加入了涉疫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让她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学习当一名“洋娘舅”。
“没想到,这些棘手的问题可以这么快速解决。先分析矛盾原因,讲明法律道理,然后分析情理,互相让个步,疙瘩就解开了!”作为调解新人的米卡,几次现场观摩下来,觉得人民调解很“神奇”。
疫情期间,许多外商没有返回中国,同时也为了减少接触,外调委主要开展线上调解。利用网络,当事人身处不同国家,纠纷也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云”调解,对米卡来说也是新鲜事。“这真的很方便!我也想试试调解。”米卡言语中透出满满的期待。
现在,作为团队里的新成员,米卡正努力向她的“师父们”学习调解的方法和技巧,她希望自己也能尽快和前辈那样,成为独当一面的调解员,“我还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人民调解’这朵来自中国的‘东方之花’,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喜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