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一封写给“特别的园丁”的感谢信

          “警官就是‘特别的园丁’,我想好好感谢他们。”教师节刚刚过去,在浙江省十里坪监狱五监区服刑的少数民族罪犯艾某郑重地将一封感谢信交给了分监区领导。

          艾某刚入监时,因为语言不通,对周边的人很敏感,由此产生了很多误会,情绪也很容易激动。分监区民警发现后,决定从语言不通这一症结入手,轮流教艾某汉语,并指定同小组的罪犯帮带他。语言通了,民警对他的教导也慢慢有效了。

        W020210915679513739859.jpg

          与此同时,民警了解到,艾某是“三无”罪犯,心理脆弱,因此对环境常有过敏应激反应。为此,监狱制定了专门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我们先帮他充分融入环境,让他在心理上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感,再慢慢培养他对周边环境的信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民警孙德明负责艾某的心理辅导,为此花了不少功夫。渐渐地,艾某会主动与民警谈心,改造态度也越来越积极。

          克服了语言关、心理关,监狱又从修心教育入手,帮助艾某“塑心”。他们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红色典籍及其他通俗易懂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艾某的阅读兴趣与自主学习习惯。经过几年学习,如今的艾某阅读汉语经典毫无压力,而且在修心笔记上写下不少心得体会。

          “我小学都没毕业,识字、读书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在警官的热心教育下,我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对我来说,警官就是‘特别的园丁’,教师节来了,我想好好感谢他们。写这封感谢信,我用的是警官教我的汉字,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我相信警官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意。当然,我更明白,只有彻彻底底把自己改造好了,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才是对教育我、帮助我的警官最好的回报……”这封感谢信,艾某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感激之情。

          “这名罪犯原先性格孤僻,同犯关系紧张,心理结构复杂,但在监狱心理矫治民警以及分监区民警的持续努力下,转化效果明显。他懂得了感恩,会利用节日表达自己的感谢,这对营造正向的改造环境有着积极意义。”包干民警曾徐晋说。

          “每一名罪犯的改造都得找到他的心结。多年来,我们坚持‘三走进’,即走进罪犯家庭、走进罪犯小组、走进罪犯心里,力图发现并解开‘心结’,从而帮助他们重树信心,走好改造之路。”孙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