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嘉兴市南湖区法院与区工商联建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功入选全国法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自去年6月,南湖区法院联合区工商联、区司法局率先建立“工商联调委会”并进驻区矛调中心以来,有效开展涉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实现化解纠纷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
“专调+专人”
全面打造更优质解纷平台
南湖辖区内有各类企业近7万家,涉企商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0年6月,南湖区法院牵头推动成立全市首家工商联调解委员会并入驻区矛调中心实质化运作,实现“组织、人员、经费、场所、制度”五落实,构建“商人纠纷商会解”机制,以买卖合同纠纷、追偿权纠纷、租赁合同纠纷、企业间借贷纠纷为重点,将全区所有涉企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实现“一窗受理”“一地化解”。
为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南湖区法院联合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商协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办法》,签订了《关于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协同治理机制的合作备忘录》,构建了工商联调解机制与诉讼程序无缝衔接的纠纷化解体系,全面助力涉企纠纷的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为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引导+指导”
全速释放更深层解纷效能
区工商联调委会成立后,坚持“商人纠纷商会解”调解主格局,搭建“6名专职调解员+N名兼职调解员+3名法官或法官助理”专业团队,涵盖优秀企业家、工商联人员、行业专家、律师、公证员、工会代表、专(兼)职调解员等调解力量,构建“调解员调解、法官助理跟踪、法官指导把关”工作模式,合力推进纠纷化解。
南湖区法院依托区矛调中心,持续完善诉前引导分流程序及操作规范,耐心细致引导企业选择非诉解纷路径,即“诉前引导——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断后”全链条调处机制,引导涉企纠纷以更经济、更灵活的方式解决,及时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进行司法确认或公证赋强,高效固化调解结果,到目前已完成司法确认580件、公证赋强32件。
与此同时,南湖区法院由“主导调解”向“指导调解”转变,指导调委会找准法律指引、理清法律关系、确定争议焦点,增强调解规范性。在涉疫情、商贸综合体、知识产权等纠纷中,法院积极采用“一案一示范”专班治源模式,提前介入,为调委会提供专业指导,以示范性调解案例预警化解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实践活动,创新开展“预防型”调解和“善后型”调解,会同工商联每月联动深入企业开展风险预判评估,对涉诉风险较大等纠纷实行预防型调解,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引导当事双方协商处理;同时,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实行后道跟踪,落实专人督促履行,去年6月以来,已走访企业50余家,促成调解案件自动履行到位1200余万元。
“线上+线下”
全力构筑更快速解纷通道
一年来,在南湖区法院的指导下,区工商联调委会共调处纠纷904件,调解成功574件,调解成功率63.4%,涉及标的额1.6亿元,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150余万元。
去年7月13日,南湖区工商联主席赵其法作为调解员,成功调解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500万元的商事纠纷。赵其法本身是一位企业家,所以更能与双方当事人“共情”,设身处地进行沟通,从拖欠余款带来的利息升高、诉讼相关费用、牵涉精力等角度帮双方“算账”。2个小时后,当事双方顺利签订调解协议。
同时,聚焦解纷平台线上集成,南湖区法院依托区工商联“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推动“浙江解纷码”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等流程有效贯通、无缝衔接,形成纵横联动、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涉企纠纷解决平台。在此基础上,法院探索涉企纠纷长三角一体化调解,将涉及上海等地企业的案件在线推送当地律师,到目前已成功化解15件。
此外,南湖区法院还将调委会部分线下解纷功能汇聚到线上,依托建立在镇(街道)矛调分中心、村(社区)、金融邮政网点等地的“共享法庭”,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咨询评估、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服务,特别是对于疑难复杂的涉企纠纷,法官可连线调解员,指导诉前调解,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诉讼服务、为基层调解提供“零距离”的精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