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豺狼来了有猎枪”
        ——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使用过的功勋武器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孙占元、张桃芳、安炳勋使用过的功勋武器.jpg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孙占元、张桃芳、安炳勋使用过的功勋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模拟场景.jpg

        “抗美援朝战争”模拟场景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集结联合国军入侵中朝边境,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军民的请求,中国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开赴朝鲜作战。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对手于1953年7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抗美援朝战争展区将历史影像、珍贵文物与艺术场景相结合,形成生动的史实还原。高耸华彩的凯旋门见证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伟大胜利。凯旋门前竖立着一个四面通透的武器柜,陈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过的手枪、冲锋枪、卡宾枪、步枪、重机枪、轻机枪等共38件枪支文物。这些历经战火洗礼的枪支文物见证了朝鲜半岛上血与火的交锋。其中,最着名的是战斗英雄孙占元、张桃芳、安炳勋所使用过的功勋武器,每一把枪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战斗英雄孙占元 (1925—1952),河南林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2排排长。1946年孙占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并在中原解放汤阴和淇县的战斗中屡立战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作为排长的孙占元率全排战士,在597.9高地2号阵地担任突击作战任务。孙占元在战斗中双腿被炸成重伤,但他坚决不离开战场,爬着继续指挥战斗,硬是轮番用两挺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炸毁了敌人最后三个火力点,毙伤敌80余人。当敌人从侧面再次涌入阵地时,他毫不犹豫抱起捆在一起的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7岁。牺牲后,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他使用的武器是苏联造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枪长128厘米,枪管口径7.62毫米,质地为钢和木。因枪身上方带有大型扁平弹盘,人们常称之为“德普轻机枪”或“转盘机关枪”。

          神枪手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2师214团战士。1951年张桃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张桃芳所在部队入朝作战时,正值志愿军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争当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张桃芳刻苦学习射击要领,钻研狙击技术,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在32天内歼敌214人,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他使用的武器是苏联造M1944式莫辛纳甘步骑枪。枪长133厘米(带刺刀),枪管口径7.62毫米,质地为钢和木,国家一级文物。我军战士常称之为“水连珠”。

          战斗英雄安炳勋 (1923—1951),河北行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5师373团1连排长。1948年安炳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场和剿匪战场上屡立战功。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42军迂回途中抢占新仓里的战斗中,安炳勋带领全排接连攻下3个山头,毙伤敌30余人。1951年1月1日,安炳勋在第三次战役攻克道城岘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安炳勋英雄排”。他使用的武器是美国造M1式卡宾枪。枪长110厘米,枪管口径7.62毫米,质地为钢和木,枪柄上刻有“战斗英雄安炳勋”的字样。

          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扞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英雄的武器虽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