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孩子们即将回归校园,想必大多数家长都能松口气了。但是,警察叔叔们却没法松口气,因为今年寒假期间,我国涉中小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以下简称电诈案件)呈多发态势,多地警方已发出预警。
记者从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柯城公安分局辖区已发生涉中小学生电诈案件11起,被害人的损失金额从99元至5万元不等。
1月26日晚,家住衢州市区的初中生夏某报警称自己被骗。案发当晚,夏某在家中浏览某社区电商APP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显示“免费扫码领红包”字样的页面,她便扫描页面上显示的二维码进入,随后被加入一个名为“活动专属订单”的微信群。
夏某进群后,该微信群管理员向其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表示可以扫码领取红包。夏某随即按照管理员的指导,使用其父亲的手机并通过支付宝扫码。夏某先后操作了四次,发现没有领到红包,支付宝账户中的5万多元却被转走,于是她赶紧报了警。
2月1日,家住衢州市区的高中生陈某报警称自己被骗。陈某称,1月31日晚上使用手机,搜索可解决某手机网游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办法时,发现有人发文声称能解决该问题,他于是添加了对方的QQ号为好友。
随后,对方让陈某打开支付宝查看总资产情况,并表示只要陈某扫码支付20元给自己,同时在某电商APP花1万元为其购买礼品卡,就能为陈某解决游戏时间限制问题,事后还会将上述钱款退还给他。陈某于是按对方要求进行了操作,事后对方失联,他于是选择了报警。
“从案发情况看,近期辖区内发生的涉中小学生电诈案件类型,多为网络游戏交易类诈骗、冒充亲友类诈骗、追星类诈骗等。”柯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金涛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三类电诈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网络游戏交易类诈骗
骗子会利用青少年喜欢玩手机游戏或电脑游戏,通过虚拟账号交易、游戏货币交易、免费送游戏福利等理由实施诈骗。骗子往往在游戏内先物色目标,寻找想售买游戏装备或账号的被害人,随后添加QQ或微信,提出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进而实施诈骗。有的骗子还会指导被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注册、在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注册,后以提现失败等为由要求反复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二、冒充亲友类诈骗
骗子会利用青少年警惕性不高等特点开展诈骗。骗子往往会先入侵被害人的各类社交账号,然后以生病、借钱等理由对相关亲属、同学或好友实施诈骗。此外,骗子还经常会通过窃取被害人的各类社交账号,进入家长群、同学群实施诈骗。
三、追星类诈骗
骗子会利用青少年对事物辨别能力不高的特点,通过伪装成明星或网红本人,或是伪装成明星、网红的后援会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以免费送福利、粉丝回馈活动等为诱饵,引诱喜欢追星的被害人参与,进而骗取被害人父母的钱财。还有骗子会以所谓的粉丝群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网红粉丝群要收费等理由实施诈骗。
柯城警方提醒:家长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提高反诈意识。家长要保管好个人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不让孩子随意使用支付宝或微信钱包,孩子拿着手机让你来刷脸时要注意询问核实;对陌生人发来的网络链接、二维码等,不要随便点击或扫码,对陌生人提出的填写微信号、登录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的要求更要保持警惕;对自己的网络社交软件账号,应尽量设置更高难度系数的密码;如果有人在网上对你提出转账要求,应及时通过打电话、当面询问等方式向亲属或朋友进行核实,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如果自己被骗或发现可疑线索,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举报、报警。同时,还请大家积极在手机中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进一步提升反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