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用工保障,规范合同管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2019年第一个月,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响了第一场法律保卫战:整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痛点”。
这场整顿行动源于去年12月底的一场“法治体检”。9名专业律师受邀为企业治理结构进行检视,并针对企业的潜在风险提出法律建议。
惠之星公司并非个例。2018年11月,省司法厅全面部署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先后组织1.14万名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成立法律服务团队347个,为45827家民营企业和1023个商会、行业协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
问需于企听建议
德清县洛舍镇是着名的“钢琴之乡”。
几天前,30余家钢琴企业陆续收到了一份《法治体检调查问卷》。这张表上列出了涉及企业存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因素:“企业是否有过诉讼、仲裁和纠纷?”“企业是否设置了独立的法律部门?”等50余道法律问题。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基本能从‘体检表’中体现出来。”浙江苏杭律师事务所律师何荆成正是此次负责体检的“法律医生”,这张表也是他为洛舍钢琴企业量身定制的。针对“体检表”,何荆成提炼出了两个实用的模块包:劳动规范和商业流程。
了解企业需求,方能“对症下药”。自“法治体检”开展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问卷调查、书面问询等方式,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先后收集民营企业对法治环境保障的意见建议1.55万条。
与此同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就企业的受检意愿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在“12348浙江法网”开通“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申请通道”,12348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步接待受理企业“法治体检”申请和预约。去年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法律顾问企业普遍检、区域重点企业优先检、自主申请企业预约检”的服务导向,让有“体检”意愿的企业“一个都不掉队”。
对症开方化危机
查明“病因”,对症开方,是“法治体检”的出发点。
去年12月,杭州某软件开发公司正陷入一场知识产权纠纷。该企业开发的产品被广东一家公司恶意抢注软件商标、侵犯企业知识产权。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浙江湘湖律师事务所律师上门开展“法治体检”,在了解企业的遭遇后,及时提出法律意见,并为其收集证据、制定维权方案,最终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无独有偶。金华律师在为浙江佳环电子有限公司“法治体检”时,发现该公司销售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问题严重,部分应收账款已过诉讼时效,一旦处置不当,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当天,律师第一时间向企业负责人说明法律后果,帮助公司向客户发出律师函并要求客户签署债务确认书,成功催收大部分应收账款。
去年以来,浙江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实施政策宣讲解读、治理结构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法治环境保障等4份“法治体检服务项目清单”,共计为企业查找并解决问题1.98万个,调解处置企业诉讼、仲裁纠纷1.01万件,为民营企业找出经营管理“痛点”、堵塞法律风险“漏点”、打通依法维权“堵点”。
防患未然治未病
“重事后灭火、轻事前预警”,依法防范经营风险的意识不强。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直是浙江民营企业的“痛点”。
去年以来,由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法律服务团,纷纷走进企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北京盈科温州分所律师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金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行政、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开展法律政策培训讲座;海宁律师在尖山新区“两创园区”为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组织了一场劳动用工法律宣讲咨询会;时代商务所受邀为温州龙湾铸造协会会员作政策法律宣讲……
防患于未然,在法治体检中发现隐患,在法律服务中规避风险,是浙江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去年以来,法律服务团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3980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听讲9.2万余人次。
今年,省司法厅将继续会同省工商联、省市场监管局深化法律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组织广大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以“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企业政策法律宣讲”为两大主抓手,围绕“金融法律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涉外法律服务”“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劳动用工合规”“僵尸企业处置”六大主题,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精准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