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收案后七日立案”“立案后是否在规定时间启动送达”“是否超审限”……法官办理案件的质量如何,通过智能评查,评查人员在电脑上就可以一览无遗。浙江正在探索一套全流程无纸化线上智能评查模式,确定温州中院、丽水法院、瓯海法院等为案件评查智能化建设试点法院。
如果将办案看成是法官的“作业”,那么,智能评查打造出程序智能评查和人工在线评查相结合的案件评查规范体系,则大大提升了“批改作业”的质效。
所有影像卷宗材料在电脑屏幕的左侧,右侧是评查界面,程序性事项采用智能自动评查,5秒钟就可以完成——近日,记者走进温州市瓯海区法院,感受了一把智能案件评查带来的方便和高效。
以往,案件评查的方式以“手动批注”为主,法院工作人员要先到档案室把卷宗调出来,交给评查专家,评查专家一页页翻阅卷宗,在纸上写上评查意见。如果是不同法院之间的评查,则需要评查专家上门,更加费时费力。如今,智能评查实现了全程在电脑上无纸化操作。
瓯海区法院审管办副主任任宁告诉记者,审判管理部门在系统上发起评查任务,通过配置案件筛选要件,根据不同案件的专业分工随机指派给评查专家。评查专家一般都以经验丰富的院庭长为主。
程序性事项自动评查,大大提升评查效率。实体性审查则有赖于评查专家们的在线评查。
评查专家完成线上评查后,案件流转给被评查人(也就是案件的承办法官)。被评查人可对评查结论进行确认,也可针对具体的评查意见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将再次反馈给评查专家复核。“评查专家与被评查人一来一回的沟通都是通过系统匿名进行的。”任宁介绍。
2020年7月,瓯海区法院上线试运行瓯融案件智能评查模块,截至目前,该院的评查调卷率(记者注:意为案件评查时调取纸质卷宗)为0,无纸化评查率达100%,评查用时缩短50%以上。
被评查的案件中,承办法官的文书论证说理是否充分、文书送达是否规范等问题,在评查报告中一目了然。智能评查还会自动统计分析各期评查任务平均得分、案由分布、地区分布、主要扣分指标等。
以大数据“作笔”,智能评查不仅可以形成评查案件画像,还可采用可视化图表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法官“画像”,展示其办理案件的类型分布及评查得分情况。
瓯海区法院的周法官在2020年前三季度有11件案件被列入评查,平均得分90.08分。通过一组组大数据的挖掘,系统分析出周法官擅长审理的案件类型主要为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近期,浙江高院下发了《关于二审、再审随案评查工作的规定(试行)》,以瓯融案件智能评查模块为平台,构建上下级法院之间,二审、再审案件随案评查网络,将智能评查推向全省。
浙江省高院审管处副处长翟寅生表示,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案件质量管理监督,建立和完善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确保每个案件都能优质高效“出炉”,切实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是人民法院加强审判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办案质量的有效手段。瓯融案件智能评查模块,是浙江法院无纸化建设的助推利器,不仅健全案件评查的业务体系、规范评查标准,更为浙江法院案件质量评查与监管开拓了智能化的创新模式。
翟寅生表示,下一步,浙江高院还将立足于审判实际,将智能评查深度运用到每一个办案环节、每一个程序步骤、每一个时间节点,以此实现评查工作关口前移,变“事后评查问责”为“事中智能提醒”。“以案件评查工作为契机,强化审判监督管理、提升审判质效,让智能辅助审判管理再上新台阶,以数字正义推动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