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级组织网络
金华不断建立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形成县、乡、村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化解三层架构。按照“资源整合、业务协同、部门联动、能整尽整”原则,分类推进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事故、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重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县级矛调中心。目前全市共入驻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1个。截至去年12月底,各地矛调中心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2.27余万件,化解率达94.50%。
同时,实施司法所建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各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兰溪司法局永昌司法所、东阳司法局横店司法所、义乌司法局上溪司法所、武义司法局壶山司法所、磐安司法局尖山司法所成功入选浙江首批“枫桥式”司法所。
金华还依托全市4540个人民调解组织和15800余名基层调解员,定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通过入村、入企、入户等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矛盾纠纷逐一排查梳理,逐一登记化解。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调解成功矛盾纠纷29761件,调解成功率为99.78%,疑难复杂案件1701件。
擦亮特色调解品牌
根据全省人民调解工作标准化指引,金华积极打造县域特色调解品牌,先后推出婺城版“多模式”联合调、金东版“综合体”专业调、兰溪版“巡回队”上门调等十大具有当地特色的纠纷调处模式和做法。特别是义乌“以外调外”模式,让外国“老娘舅”参与“中国式”矛盾纠纷解决,展现中国治理优势。相关内容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龙山经验”是金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本土经验。近年来,金华不断深化推广“龙山经验”都市版,全面推进解纷端口前移、工作力量前倾、调解方式前置的“三前”工作法,成果持续扩大。兰溪市依托矛调中心,整合创建的“和合”兰调工坊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金华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还全面提升调解品牌工作室和规上企业调解组织覆盖面,积极打造具有各地特色的“团队型”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157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东阳的“老方”、婺城的“宋大姐”、浦江的“张小光”、义乌的“龚景永”等一批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品牌在当地已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司法局指导相关部门以“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成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园区管委会网格员+企业工会主席”“调委会派驻规上企业调解室”等多种模式成立规上企业调解组织,通过个体型、商会型、园区型、乡镇型4种方式,共建立商会、规上企业人民调解组织1350个,覆盖面达到90%以上,努力实现纠纷不出企。
构建与“三大员”融合矩阵
通过抓制度促规范,金华不断整合队伍、实施分类指导、强化考核奖惩,构建“五方矩阵”,全面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闭合环链。“五方矩阵”指构建人民调解与“三大员”融合矩阵、构建人民调解与社会组织配合矩阵、构建人民调解与公安110处警接力矩阵、构建人民调解与专业人才支持矩阵、构建人民调解与媒体力量互动矩阵。
当地积极推动基层网格员、民情民访代办员和驻企业服务员“三大员”与人民调解员进行适度的队伍重合、职能整合、服务融合,利用三支队伍不同的服务平台,深入排摸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从不同维度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动态。依托3386个县、乡、村三级民情民访代办中心(站、室)、12380名代办员,金华构建起“群众点单、专人代办”的新型矛盾纠纷化解渠道,让群众办事、矛盾纠纷化解坐上直通车。
金华还创新推出纠纷类警情“一警情三推送”工作机制。该机制以矛盾纠纷彻底化解为目标,打通“公安110接处警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警情现场联动化解、中期跟踪化解和后期合力化解“三推送”机制,形成强大化解合力,有效破解了“民转刑”案件多发难题。全市各地人民调解组织与当地“110”处警平台无缝对接,全力做好“一警情三推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全面形成基层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化解的闭合链条,真正实现适合调解的警情纠纷进得来、接得了、调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