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雷达让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如虎添翼,全面推动辖区网约房业态治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近日,说起促进“隐形网约房”纳入监管的数字雷达,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柏君颇为自豪。
“隐形网约房”就是那些已经取得营业执照,却没有到公安机关办理行业纳管手续,房源信息和入住人员信息都无法被监测到的网约房。去年11月下旬,检察官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时,从买毒人龙某某的证言中挖到一条线索——为了防止被人发现,尚未成年的龙某某买毒后躲在一家网约房内吸毒。再往下查,柏君发现,这家持有经营执照、正常营业的网约房,在公安机关的住宿登记系统中却查不到任何记录。
“缺了行业纳管手续,经营主体信息就没有被登记进系统,后续的经营也不会被记录,像隐形了一样,游离在监管之外。”检察官意识到,网约房不办理纳管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网络预约居住房屋信息登记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这究竟是无意疏漏还是有意躲避监管?是偶发个例还是多发存在?“隐形网约房”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对案件侦查取证造成阻碍,不利于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此,检察机关决定对网约房业态进行一次“扫描”。
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如此才能让“隐形网约房”显形?借助数字化改革,临平区检察院成立数字办案组,搭建了网约房业态治理检察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辖区内1000余家网约房浮出水面,其中100余家未纳管的“隐形网约房”现出原形。检察机关掌握了未成年人异常入住情况,精准锁定违反强制报告制度的网约房经营主体。
今年以来,在数字雷达助力下,临平区检察院依法立案监督3起涉嫌容留未成年人吸毒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线索3条和涉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线索5条。同时,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关停涉案网约房1家、停业整顿2家,督促30家网约房补办纳管手续。此外,该院还发现未成年人民事监督线索3条,通过支持起诉方式保障未成年人民事权益,获法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