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轮胎磨损严重,外观也有改动,可在金华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这样的“问题车”却能轻松通过检测,从而“带病”上路。为什么“问题车”可以通过检测?
“问题车” 和问题检测站一拍即合
2020年10月,随着机动车检测市场化,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猛增。在金华也是如此,市区从事车辆检测业务的公司越来越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业绩,金华市某车辆检测公司总经理黎某动起了歪脑筋。她听说如果帮助一些“问题车”通过年审,既能收取“好处费”,还能吸引更多车主。于是,黎某和员工开始想方设法帮“问题车”“检测通过”。
2020年7月,自卸车司机高某找到“黄牛”赖某。此前,由于货车灯光、轮胎等有问题,栏板也是加高过的,高某的货车几次检测都没能通过。不过,这些在赖某那里都不是问题,在收了检测费用和额外的300元“好处费”后,高某第二天按照赖某指点将车开到金华市某车辆检测公司,结果一次通过。
128辆车“带病”上路
高某只是黎某公司的上门客户之一。为了冲业绩,黎某和公司维修技术人员等一起,研究出一整套帮“问题车”通过检测的办法。
曾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名员工说,如果货车轮胎花纹磨损严重,或者轮胎花纹两侧对不上,就用另外一辆花纹对得上的车的照片直接替换;如果栏板加高,就找合适的角度拍照,使照片看上去高度是合格的;如果环保数据不合格,就通过临时换火花塞、添加剂等方式先检测,过检后再换回原来不合格的。此外,黎某等人还直接篡改数据,比如车辆超重,就把数据改成合格的。
除了在检测站“做手脚”,黎某等人还找到车管中心的吕某(另案处理)帮忙通过最后的审核。
自从推出“灰色业务”,黎某他们的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从一天2辆到一天30余辆。通过收取每辆车几百元的“好处费”,黎某不仅完成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还赚了不少外快。
2021年2月,吕某被抓,黎某等人的“灰色业务”也随之浮出水面。仅半年多,就有至少128辆“问题车”在黎某等人的“帮助”下通过检测并获得合格检验标志。
合规整改帮企业“排毒”
在吕某、黎某等人被移送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同时,案件也引起了该院涉企治理检察官办公室的关注。由于该案属于涉小微企业犯罪,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办案影响评估,指导公司按照简易合规流程递交合规申请,并自行开展合规整改,整改情况将作为影响企业犯罪处理结果的重要依据。
该公司在检察官指导下梳理了涉案背后的合规风险点,结合自身业务属性,完善整改方案。结合我省正在进行的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检察机关还引导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开展“车检质量保证与服务效率提升”专项整改。
不久前,在就该案召开的涉案企业合规公开听证会上,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从检验业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检验智能终端等方面落实合规计划,实现流程数字化、数据化、可督化。如视频监控方面,检测站内安装摄像头82个,做到检测流程360度无死角操作,并且回收操作员对智能终端的修改权限,杜绝车辆检测“猫腻”。
由此案出发,检察机关联合市交警支队、区工商联等部门,组织全区检测公司召开警示教育会,制定《金华市机动车检测行业合规建设公约》,从合规建设义务、合规建设执行条款、合规建设监督条款等方面进行约束,督促机动车检测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