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用好“智慧监管” 让网络餐饮也能吃得安全

        266.jpg

         省人大代表徐虹   

          网络订餐有多火?看看街头骑着电瓶车飞奔的外卖小哥就知道了。但是,这些外卖食品卫生吗,安全吗?尤其是那些网红小店,会不会恰好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漏网之鱼”?在今年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宁波的省人大代表,浙江波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徐虹关注网络餐饮安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合力提升我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建议。

          火爆的网络餐饮背后隐忧重重

          手指点一点,外卖就可以送上门。有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外卖O2O市场规模就已超过1000亿元,预计2020年可突破7000亿。网络餐饮的蛋糕越做越大,一系列的隐忧也随之而来,“顾客买的菜品是什么样的、用的是哪些原材料、店面卫生情况怎样、厨房环境好不好等,全都靠看商家拍的照片;网络餐饮还涉及订餐平台、经营者、配送方多方责任主体,一旦有一方责任或安全意识不到位,就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另外还有多店一证、一址多店等情况,消费者也很难辨识。”徐虹说。

          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见诸报端,比如不久前就有新闻曝光一些餐饮企业在接收网络平台的订单后,将订单“外包”给没有食品安全资质的小作坊、黑作坊进行“代工”。

          “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这‘三小’问题本来就是食品卫生领域的监管难点,网络订餐业发展起来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标识、食品配送等环节很难实时、实地跟踪,食品安全问题也更让人担心。”徐虹说,如果监管跟不上,网络餐饮发展越快,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越突出。

          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智慧监管”

          如何管住网络上的餐饮安全?徐虹注意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强调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保障配送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这就意味着餐饮业从事者不管做的是网上还是网下生意,都要一视同仁地进行监管。

          “当监管对象都已经实现了‘互联网+’,我们的监管者也要跟上节奏,进行‘智慧监管’。”徐虹说,监管部门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新技术手段,共享第三方平台数据,进行提取和监测,并建立负面评价警示机制,“当消费者对平台或某个餐饮商家的负面留言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后,监管部门就应进行消费预警和实地核查。”

          现在,消费者进入实体餐饮店就餐,能在醒目位置看到笑脸、平脸、哭脸的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徐虹认为,这种管理办法也应引入到网络餐饮上,监管部门可以自行或督促平台建立入驻商家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站、公众号、媒体等公开发布,由消费者、第三方平台共同评价。当经营者不达标时则在第三方平台下线,待整改期满由监管部门进行核查评定后再恢复上线。

          “当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纳入征信管理,禁止其在一个时间段内从事餐饮行业。”徐虹说,食品安全人人关心,因此更应该开展社会共治,比如鼓励经营者对食品加工制作开展网络直播接受社会监督、推广食品安全意外险等,全社会合力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让网络订餐也能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