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遇上诈骗了!”日前,一位七旬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龙游县法院,点名要找执行局工作人员何丹咨询。平常并不直接办理案件,为什么有人点名来找?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何丹暗自疑惑。
原来,不久前,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法院分团成员前往龙洲街道清廉社区开展了一场反诈普法宣讲,何丹正是其中一员。这位老人在宣讲现场听完何丹介绍的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后,怀疑自己去年在高息诱惑下,把存款借给陌生平台也是遇上了诈骗,于是前来咨询。何丹耐心地接待了老人。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持续多发高发,浙江法院在立足审判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同时,多形式开展反诈宣传,将打击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有效震慑犯罪分子,广泛教育人民群众,促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多措反诈
杭州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暨反诈公益宣讲“送法进校园”活动
“明知是用于电信网络犯罪,还帮助他人解锁已被查封的微信号,最终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本来有大好前程的学生,因此沦为了阶下囚。”5月27日上午,杭州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暨反诈公益宣讲“送法进校园”活动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现场,杭州市中级法院刑二庭庭长朱敏明发布了杭州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为学生们敲响警钟。
就在同一天,青田县法院以“法治云课堂”的形式,网络直播了一起合伙利用火币、银行卡等账户非法转移资金案件,在线观看人数达4万多。此案诈骗对象有个人也有企业,当天,青田县法院还特别邀请了当地十余家企业的财务人员到庭参加旁听,让他们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增强大众防范意识,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源头性治理策略。反诈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法院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在反诈普法形式上不断创新,提升大众自我防骗、识骗、拒骗能力。
“彭不红”直播间幽默反诈
今年4月底,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创新借助“彭不红直播间”说法形式,以《守护钱包,你可当心?》为题,推出一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普法短视频,从受理的典型案例出发,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剖析常见的转账激活、兼职刷单、公检法安全账户等诈骗类型,提醒大众提高警惕。衢州市柯城区法院则通过自导自演反诈宣传片《台灯下的小弟弟》,向社会大众宣传反诈知识。
每个星期二,是衢州全市法院的“无会日”。这天,全市两级法院的干警们固定入村、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入户引导群众签署反诈承诺书、指导安装国家反诈中心手机APP等,向群众一对一输送反诈信息。
追赃挽损
“人家都说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钱很难追回来,我都已经放弃了,没想到还能拿回这么多,总算对家里人有了交代。”5月底,金华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被害人王先生收到34万元返赃款时,激动落泪。
几年前,王先生在一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投资46万元,没想到遇上了电信网络诈骗。包括王先生在内的全国各地556名投资者被骗共计7400余万元。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受时空限制,被害人也往往分散各地,赃款追缴难度较大。为最大程度帮群众挽回财产损失,做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末端治理,年初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金华市中级法院执行员便多次奔赴西安、深圳、南昌等地,扣划犯罪团伙的多个银行账户、拍卖处置其名下豪车,最终追回赃款5542万余元。
为将赃款返还给每一个被害人,执行员们又梳理了公安机关查获的6000余条电子数据,最终明确了548名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联系方式等,并一一电话联系核实。在执行员们的努力下,全国548名被害人第一时间收到了诈骗金额75%左右的返赃款,其中最高返款金额超过344万元。
在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浙江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还在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