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执行法官的“朋友圈”更新了

          过去的一年,湖州中院执行庭庭长王一辉感觉到,自己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每天都有新生力量加入——公安、检察、司法、国土、自然资源、教育等部门,还有整个湖州下辖的大部分乡镇街道……

        712e74431a614e192eec45ad238c2e6.jpg

          这一年,办案平台上多了100多个单位的“新面孔”,执行线索网上流转、查询协助在线收发、文书材料系统归集,原有线下办案模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数字化整合。

          不止是王一辉。2021年,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都在一个平台上办案办公,仅执行案件就有60多万件在智慧执行2.0上高效运行,平台也已经实现了与全国3900多家银行、全省1000多家单位协作对接。

          这些,都是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带来的巨变。2021年以来,浙江法院深入推进执行领域数字化改革,在全省365足球体育亚洲版_365平台是做什么的_beat365官方网站系统率先谋划开展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成效显着。

          2019年加入执行队伍,王一辉称自己还是“新兵”,但这三年,数字化改革给执行工作带来红利,王一辉感触颇深。他经历过风尘仆仆,苦苦查人找物,“效率比较低,一个执行案子可能要好几天才能查完被执行人的财产,还会经常遇到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隐匿财产等情况。”王一辉说。

          随着“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他开始尝到了信息共享、多跨协同的甜头。“就拿一个刑事自诉的案件来说吧。”点开自己的办案平台,王一辉开始向记者讲述申请人何女士的执行故事。

          “王某欠着我五百万没还,却偷偷找人转走了拆迁款,我想让他坐牢!”何女士的气愤,让王一辉至今印象深刻。但由于何女士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王某转移了拆迁款,报案后,公安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

          何女士决定通过刑事自诉的方式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法院经研判,决定立案受理。通过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法院很快发现王某拿到了900多万元拆迁补偿,且将这笔钱悄悄转给了其他人。固定证据、作出逮捕决定、公安抓捕……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最终,王某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在打击拒执犯罪中,很多执行法官都曾被“协同难”等瓶颈困扰。“就以调查取证来说,各个部门配合的随意性大,信息反馈也不及时。移送公安的材料需要线下跑,费时费力。如果案件材料不齐或者有了新证据,承办人还要在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来回跑。”王一辉说。

          而现在,法官们有了新办法。湖州法院在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中,将拒执打击流程分解出62项任务颗粒,明确所有协同部门的职责,让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牵头、协同关系。试点4个月来,湖州全市法院移送拒执线索121条,立案反馈平均用时从原先的近30天将至5个工作日;发起协助查证事项100余次,均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反馈。

          执行“一件事”改革,要落到执行工作的“每一件事”,着眼于当事人遇到的每一个痛点、难点、堵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向记者介绍:“近两年,浙江法院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三张清单’为抓手,运用‘V’字思维模型理论进行需求梳理、事项拆解和综合集成。”

          如今,在浙江法院,申请执行人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到位的全过程。

          以不动产执行为例,当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房产需要马上查封时,执行干警可以在办案办公平台直接向自然资源部门发送“协助执行通知书”,该部门便可在业务系统中办理查封登记手续,查封结果实时反馈法院。浙江每年有十几万起不动产司法查封,如果按照每一起查解封都需要两名法院工作人员到窗口办理的标准计算,粗略估算,此项改革每年就可节约20多万人次的线下工作量。

          同样,一辆法拍车的司法拍卖,从竞拍开始到成功提车,只需要跑一次,半天时间,就可以顺利完成。

          这些新举措,带来的新气象,带给案件当事人满满的收获感,也在改变法官们的办案方式。

          老百姓官司打赢了却拿不到钱,怎么办?案多人少,如何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这些问号正在一一被拉直。通过平台,王一辉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协同事项在线办理进度,办理期限自动提醒,逾期办理自动警示。这些刚性的约束,也在督促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相关的人,在破解执行难的攻坚战中真正负起责任。

          “以最优方案、用最佳方法、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少代价开展执法办案,实现‘办案最公、用时最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强’,成为浙江法院的显着特质。”魏新璋说。这一项全新的改革,也获得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江数字法治十佳应用”。

          记者手记

          解决执行难,关乎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从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开始,多年来,全省各级法院迅速行动,谋划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治本之策,推行坚决有力的措施,执行效率稳步提升。

          当前,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成绩令人鼓舞。但,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比如,官司打赢了却拿不到钱,糟心;财产司法拍卖了,办理产权证要来回跑,困扰;查人找物遇到隐匿财产,棘手。

          解决执行难,本质上是社会治理的综合性问题,靠法院单打独斗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于是,执行“一件事”改革便是以执行高频事项多跨协同场景应用为“鱼刺骨”,每一根“鱼刺骨”都是一个具体的执行“一件事”多跨应用场景,共同推动形成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协同联动、末端有效衔接、综合集成、闭环管理、有效监管的现代化执行新模式。

          当“查控难”“信息共享难”“过户难”等等难题被一一破解,一条便民利民的执行“高速路”在浙江省已铺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