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青田“季宅模式”走向全国

          78岁的叶金书一直活跃在青田县季宅乡人民调解一线。

          季宅乡位于浙南山区两市三县交界处,基层治理情况复杂。40年来,叶金书记不清化解了多少矛盾,但记得那些为调解而昼夜难眠的日子,那种往返山路掉进冰冷水塘的感觉。2018年,“季宅模式”成功入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更多人明白了叶金书坚守的意义。

          “村集体经济落后,私人矛盾纠纷多。”这是40年前,叶金书对季宅乡华坦村的最初印象。那一年,他从人民教师变为华坦村村干部,意气风发,不惧困难。

          他一手创办村办集体企业,一手化解村民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其中,陈老太借贷一事让他记忆尤深。

          2008年,陈老太向200多名村民借了200多万元,后来还不了,不少村民为此上访。叶金书发现,被借钱的大多是老人,这些钱都是他们卖菜、卖鸡蛋赚来的辛苦钱,有些甚至是养老钱。而陈老太身患重症,没有偿还能力。“即使陈老太被定罪,村民还是拿不回钱。”叶金书想。

          他了解到,陈老太的三个儿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决定以“父债子还”的古朴传统作为调解主线。经他多次上门做工作,陈老太的儿子兑现了还清一部分债务的承诺,被借钱的村民也作出让步,这起纠纷最终妥善化解。

          经此一案,公安、法院、住建、人力社保等部门在季宅乡碰上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就想到叶金书。叶金书也主动与多部门对接,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并总结出一套以“早介入、清现场、明是非、解怨恨、重结果”为核心的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机制,“季宅模式”初具雏形。

          2009年,青田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一名人大代表首次提出“季宅模式”,将季宅乡草根调解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引起当地高度重视。次年,青田县分别召开“季宅模式”研讨班和“季宅模式”大调解工作现场会,总结提炼出“一线巡查、部门联动、三调对接”的“季宅模式”,并在全县推广。

          按照“季宅模式”,青田县每个乡村的村干部都会定期上门入户了解村情,碰上矛盾纠纷,及时协调派出所、司法局、基层法庭等部门参与,采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方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017年,季宅乡政府成立“季宅模式”纠纷调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设立乡、村两级标准化办公室,制定出台10余项标准规范,建立民间调解工作标准规范30余个,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2018年3月,季宅乡纠纷调解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是我省首个在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标准化领域立项的国家级项目。

          如今,来青田学习“季宅模式”的人络绎不绝,已是季宅乡调委会主任的叶金书也乐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