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老旧的黑板,黑板中间写着“刑法、刑罚”的粉笔字,29岁的童庆荣站在台前讲述——这是30年前,童庆荣普法的场景。时光飞逝,童庆荣说,最难忘的还是“粉笔字普法”的那段岁月。回眸过往,一支笔头,折射出的是浙江法治宣传的大变迁。
一颗粉笔头,画出一个法治宣传窗
30年来,作为兰溪市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童庆荣一直活跃在普法一线。80年代初,粉笔字是师范生们必练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童庆荣普法的主要工具。
“村里、街道、学校班级里,都有普法黑板报,粉笔字写的好的,都是‘香饽饽’呢!”童庆荣说。那时,他经常下乡入村,为当地黑板报提供普法素材,还经常琢磨粉笔字的字体、插画的色彩搭配等。“黑板报刚出完,就有村民来围观,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童庆荣说。
黑板报能不能动起来?琢磨多了,童庆荣和同事们创作了10多幅那个时代特有的普法“海报”——用水彩笔和钢笔绘制的宣传画,再用铝合金的框以及玻璃裱起来,足足有四五斤重。“可以带着它流动展示,也可以用得久一点。”童庆荣回忆道。当时,每次出去普法,童庆荣和同事们都带着10多幅这样的“海报”。童庆荣告诉记者,虽然很不方便,但效果很好,因为那个年代,这样的形式并不多见。
那时,普法还囿于一扇窗。
一支文创笔,让普法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时代的进步,海报、折页、展板等宣传媒介层出不穷,笨重的普法“海报”早已过时。
2012年开始,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就有了长期合作的文创园,并依托文创园进行了系列普法载体的开发。头一年,文创园还只是制作一些海报、折页、展板等,之后,便慢慢衍生出了杯子、雨伞、手机壳、键盘托、围裙等物件。用设计师的笔,把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设计成字样和图案,印在这些生活用品上,送给人民群众,也就是把法律知识送进了千家万户。
“这些物件让普法更贴近生活了,每次出去搞普法活动,都能吸引大批围观群众,大大增强了人们学法的积极性。”西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家住教工路的刘阿姨至今还用着几年前领到的普法围裙,蓝色围裙上“五水共治,人人参与”几个字还很鲜明。“我5岁的孙子看到这几个字,都常常读。”刘阿姨笑着说。
普法,已贴近生活。
一支电脑绘画笔,打破普法的界限
一块手绘板、一支绘画笔,是桐庐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吴莺办公桌上的必备品。2012年,法科毕业生吴莺顺利考进桐庐县司法局,她凭借业余爱好,为普法宣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2015年,她从桐庐县司法局办公室调到法宣科(如今的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创造了一系列的普法漫画:文明城市创建、环境保护、民主法治村建设,并创造了桐庐普法代言人“小桐”的漫画形象。
今年4月,她原创系列漫画《扫黑除恶那些事》在网上火了!这组漫画被全省乃至全国数十家365足球体育亚洲版_365平台是做什么的_beat365官方网站单位的官方微信转载。
吴莺介绍,电脑绘是借助“手绘板”将所绘作品直接输入电脑,以数码格式保留或转播,本质上和传统绘画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传播的形式变了。而凭借软件,这些漫画还能做成动图的形式,有的甚至被制作成了动画,这就大大增强了普法的效果。
如今,普法畅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