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浓艳,妆水斑斓,或笑意晏晏或深情脉脉;莲步轻移,水袖曼舞,或吟哦低唱或慷慨高歌……这一幕幕,出自近日在省第二女子监狱举办的向阳文化节广场文化展演活动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表演。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对高墙内“非遗”文化的传承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仅是省第二女子监狱,近年来,用文化艺术助力罪犯重塑新生,已成为我省各大监狱教育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遗”技艺在大墙内悄然传承,囚子们不仅学到了技能,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为新生增添动力。
唱戏折纸 重塑自我
人生如戏,这句话对于省第二女子监狱艺术团的女犯吴某来说,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花样年华的她,行至半途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锒铛入狱。
2017年2月,省第二女子监狱成立罪犯艺术团,同年4月,引进“非遗”婺剧,搭建“婺剧小舞台”,希望通过婺剧深化修心教育内涵。这给内心迷茫的吴某带来了新生的曙光。
婺剧表演
可是,只有一点点民族舞基础的吴某,对于上台扛大旗、耍花枪唱戏却是一窍不通。“最初学婺剧,我也是试试看,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想到,经过长期的身段练习,我慢慢地爱上了戏曲。每一个曲目都是一则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带给我向上的力量,就如我扮演的樊梨花,她坚守边疆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吴某道出2年来婺剧学习的心路历程。
“在监内还能学习发扬‘非遗’文化,让我们非常感恩。传承的是艺术、是技艺,更是戏曲的精神,既重塑自我性格,也安抚我们曾经躁动不安、无所傍依的灵魂。”吴某深有感触地说。
唱戏能安抚灵魂,盘纸同样可以洗涤心灵。
两层楼高的农村大院、院门外精致小巧的桌椅、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这是省女子监狱盘纸班罪犯们的盘纸作品。她们将细长的纸条用卷纸笔卷成小卷,再用特制的浆糊将小卷粘贴成型,通过“卷、剪、拼、压”等手法,将原本单独的小卷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物品。
为了让罪犯们更好地学习盘纸技艺,省女子监狱专门聘请了杭州市西湖区非物质文化盘纸第四代传承人严美娟为她们授课,“制作盘纸需要沉心静气,这和罪犯修心一样,都是对心灵的洗涤。”严美娟说,这也是她应邀来到高墙内的原因。
“严老师平时与我们相处都很和气,一旦开始教学就会变得认真严谨。”罪犯金某是盘纸班的一名学员,为了达到严老师的严格要求,金某和其他同监犯们投入了不少精力。“盘纸的制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有一丝分心,就可能反映到作品中去。”金某说,因为盘纸,她学会了静心凝神,情绪上也没有了以前的浮躁。罪犯傅某则笑着说,盘纸不仅让她学会了一门技艺,也让她学会了思考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舞狮滚灯 修心改造
醒狮作为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很能催人奋进,省第二监狱为此引入了“非遗”醒狮文化。
“舞狮,舞的不仅仅只是脚步,更是一种荣耀的激情,还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希望。在音乐中,它能让你体会生活的美好;在跳跃中,它能让你感受到自由的力量;在掌声中,它还能让你收获友谊。在高墙之内,舞狮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演,它赋予了我们很多意义,舞动青春,奋进新生。”舞狮队的罪犯王某说。
在省第四监狱,则有一支余杭滚灯队。
滚灯,属于传统民间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项目,余杭滚灯既有江南舞蹈的秀美俏丽,又有民间体育的刚劲健美,深受群众喜爱。
省第四监狱为推进修心教育,引入了余杭滚灯。在传承发展的2年多时间里,监狱多次邀请余杭区文化馆专业老师进监对滚灯队进行讲解和培训。
很多罪犯参与滚灯队后,感觉到压力缓解了,身体也变得更加有活力了。“再大的压力,滚灯舞起来就烟消云散了。”滚灯队领舞罪犯孙某说,他很享受跟随音乐的律动舞动肢体,挥洒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
为新生铺路
“非遗”进大墙,除了让罪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监狱更借此为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铺路。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工艺品。在省第二监狱教授罪犯学习棕编技艺的老师叫王力,他在杭州河坊街也是小有名气的手工艺人。
这么有灵性的“非遗”技艺,也令不少罪犯着迷。王力说:“学习棕编技艺能够让人安静下来,让人沉下心来去思考,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完成之后很有成就感。而且,棕编作品是可以变现的,有的罪犯希望新生后能继续跟着我学。”
棕编艺术
“几年学习下来,我已经会编很多动物甚至是比较难的其它物品。但我最喜欢编的还是中国龙,因为这是中国人的象征。当棕叶在我的指尖游走,一件件作品从我的手中完成,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我马上要假释回去了,但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棕编,打算回去后能靠这门手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罪犯陈某说。
同样,省第三监狱的莹白瓷培训也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打开了一扇大门。
作为衢州当地的“非遗”项目,莹白瓷被引入省第三监狱,并且在监狱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里进行定期教授培训。
“莹白瓷拉坯要拉高拉薄,需要心定,一定要专心、静心,否则一下子就塌了。”莹白瓷传承人徐文奎大师说。
跟着大师学“非遗”技艺,罪犯陈某感慨地说:“从一块泥巴变成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需要经过练泥、拉坯、晒坯、彩绘等72道制作工艺流程,这就好像我们这些身处大墙内的罪犯一样,改造历程艰辛,但成果一定是令人欣慰的。”他说,出狱后打算去做一名莹白瓷工人,好好工作、踏实生活。
近年来,省内各大监狱陆续开设“非遗”技艺培训。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习“非遗”技艺是修心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让罪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非遗”技艺实现传承,最重要的是,监狱希望罪犯学到谋生的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成为合格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