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工程车司机刚拿起手机,对讲机就传来监管员提醒
        因为每台车上,都安装了灵敏的“眼睛”

          “您好,驾驶员,开车时请勿接打电话……”一辆正在行驶的工程车里,驾驶员张师傅刚拿起手机,车载对讲机就传来了监管员的提醒声,张师傅马上放下手机,专心开车。

          同一时间,温岭市重点车辆云智慧监管平台指挥中心的监管员,将目光移到了监控大屏上另一条提示信息。类似这样需要人工干预的信息,他们平均每天会接到700多条。

          温岭市重点车辆云智慧监管平台,是我省数字法治第一批揭榜认领项目“综合指挥调度可视化平台应用场景”。2019年,温岭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车辆协同智管场景建设,将82家工程车企业下属的1860多辆工程车、2000余名驾驶员统一纳入智慧监管体系。一旦工程车驾驶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平台就会弹出提示信息,监管员可以马上进行人工干预。

          依托这一平台,温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协同管理工作体系,公安、交通、商务、教育、行政执法等8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认领项目,同时,工程车运输协会负责建立驾驶员积分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出资推动“保企联姻”。通过“政府+协会+保险”的共管模式,当地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效能有力提升、制度有效重塑,逐步实现了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监管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过去,我们以管企业、车辆为主,实际上,驾驶员才是违法违规驾驶的主体,也应该管起来。”温岭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阮锦扬说,他们为每辆工程车安装了“眼睛”——集AI分析、GPS定位、对讲等功能于一体的终端机和分布在车辆周身里外的摄像头、高清探头以及声光报警雷达等。

          行车过程中,摄像头捕捉到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后,根据情况开启AI智能预警、监管员人工纠正、企业安全负责人介入、交警部门分类查处四级干预,通过对工程车驾驶员全时段、全覆盖的精准监管,实现从“粗放管车”到“精细管人”的转变。

          “我们公司有50多名驾驶员,以往接到他们电话就担心出事,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当地一家运输公司负责人葛福土说,自从这个平台启用后,他通过企业端后台就能实时掌握车辆和驾驶员的动向,心里有底多了。

          通过驾驶员实时监管、积分赋码日常监管、行业企业内部监管三个闭环,当地工程车事故处置逐步实现了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防控”的转变。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温岭市工程车道路交通事故发案数同比下降了23.3%;交警部门单日违法违规处理量从2万多条下降到了700多条,下降率达到了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