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浙江法院善意文明执行助企纾困保民生
        2061家企业因灵活执行得以“重生”

        微信图片_20220922133054.jpg

          一家发展前景良好的某机车部件公司,因担保问题将面临强制执行,若直接查封厂房和设备,将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生产经营,瑞安法院促成当事双方执行和解分期履行,两度运用信用修复,减少执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这是浙江法院紧扣“助企纾困保民生”,因案施策,能动执行的一个典型案例。9月2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工作“助企纾困保民生”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发挥执行职能,助企纾困保民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等情况。

          “活封”令企业盘活资产,信用修复让企业解困,“诚信履行观察期”帮助企业重获新生,《自动履行证明书》为企业修复信用解决信贷难题……全省法院聚焦受疫情冲击影响的涉中小微企业债权执行案件及涉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等执行案件,在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的同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用一个个动能执行的实招,实现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和被执行企业解困的双赢。

          为避免“办结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对诚信度高、经营暂时困难、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浙江法院落实落细纾困政策,坚持灵活执行,比如,对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性资料,尽可能采取“活封”措施,在确保财产不被转移、隐匿、擅自处置的情况下,让查封财产保持运营价值。

          有不少企业在“活封”措施下转危为安。云和某企业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执行人,因经营困难,公司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执行款,但正常运行的机器设备价值数百万元。正值公司销售旺季,若简单粗暴冻结账户、查封机器设备,不仅评估耗时久,拍卖结果难预料,还会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云和法院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对机器设备采用“活封”措施,最后企业得以继续生产经营,80万元执行标的全部履行完毕。

          对因执行信用受损的企业,法院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杭州、绍兴等多地法院发布《关于企业信用修复的公告》,明确信用修复细则,支持实体企业健康发展。宁波、丽水等地法院健全完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帮扶有履行意愿而暂时失去履行能力的失信企业,及时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弘扬诚实守信价值观。

          据统计,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期间,2061家中小微企业因灵活执行帮扶得以“重生”,1571家企业经信用修复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法院共组织开展集中执行行动327次,出动干警8438人次;办结涉中小微企业首执案件29651件,到位标的金额51.64亿元;办结涉农民工工资案件6798件,到位标的金额1.29亿元。平均执行结案用时减少13%,执行案款发放提速48%。

          与此同时,全省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0083人次,限制高消费41004人次,拘传、拘留2271人,罚款13422次计2374.55万元,违法制裁率同比上升4.6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