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枫桥派出所老杨调解中心到宁波鄞州老潘警调中心,从遍布海上的“老娘舅”到渔民家中的渔嫂“枕边风”……浙江公安充分运用“枫桥经验”这一“传家宝”,在诉源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将一个个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浙江公安不仅关注多元化解纠纷于已然,更是将关口前移“一公里”,强化源头治理,防范矛盾化解纠纷于未然,高招妙招迭出——
在道路交通安全上,紧抓酒驾治理这个“牛鼻子”,聚焦餐饮娱乐场所周边道路、事故易发点段等重点区域,不定时不定点常态化开展集中行动,严查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从源头遏制道交纠纷;
在执法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拘留所,创新“拘调衔接”新模式,在原有社会矛盾化解室的基础上,全省79个拘留所全部与法院联合挂牌成立司法拘留矛盾化解室,实现了“小监所、大作为”;
创新完善“警调衔接”“警律联调”“交调对接”等机制,全省82%以上的派出所建立驻所“警调衔接”工作室,已调解纠纷22.12万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5%。
严查酒驾
“双11”这天,就在大家熬夜“买买买”到凌晨两三点时,杭州上城交警大队望江中队副中队长曹警官也在熬着夜——在望江门夜宵摊附近的街头查酒驾。
浙江为何对酒驾查得如此严?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我省法院判决危险驾驶案件11345起,其中11315起案件涉及醉驾,占比高达99.7%。其中,因危险驾驶罪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件为4702起,占比41.5%;导致死亡的案件为24起,平均每月有2起。可见,醉驾、酒驾是引发道路安全问题的极大因素之一,矛盾纠纷也会因此而来。
为有效在源头化解道交纠纷、保障老百姓人身安全,多年来,浙江各级交警部门将酒驾整治贯穿全年交通管理工作,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思路,不断完善“醉驾”案件办理工作机制。
今年10月11日,省公安厅交管局部署加大了查酒驾的力度和精准度,按照“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要求,聚焦餐饮娱乐场所周边道路、事故易发点段、城郊接合部以及农村道路等重点区域,突出节假日、后半夜等重点时间节点,不定时不定点常态化开展集中行动。
在持续整治、不断打击的威慑下,浙江已经逐渐形成“喝酒不开车”的共识,全省涉酒交通事故下降明显。不过,仍有不少驾驶人抱着侥幸心理,漠视“禁酒驾”铁律。
10月21日凌晨,一辆浙D号牌的小型面包车停在杭州萧山一卡点前,还开启了双闪灯。驾驶员是一名男子,正在车边不停地拉动车门,作检修车辆状。交警上前询问后,男子心虚地自称“喝了一瓶啤酒”。经检测,男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5.3mg/100ml,属醉酒驾驶。
“虽然有些人还有侥幸心理,但大部分司机都已经形成了喝酒不开车的习惯。”曹警官说,他查酒驾3年来,严查之后,单方事故明显减少。
在打击的同时,预防并行。为切实提高广大市民安全出行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浙江交警还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各餐厅、酒店、娱乐等场所,开展“拒绝酒驾从源头抓起”主题宣传,从源头上敲响安全警钟。
同时,各级交警联合乡镇(街道)、文明办等单位,落实“禁酒驾”宣传预防措施,督促涉酒场所,发动停车场管理员、收费员开展共治劝阻活动;设立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监督,并推动创建一批“零酒驾”单位、乡镇、街道,最大限度挤压酒驾醉驾违法犯罪空间。
截至10月28日,今年全省共发生涉酒交通事故1169起,同比下降22.63%。
拘调衔接
在拘留所内短则几日、长则15日的时间里,让背景多样、背负着纠纷或债务的被拘留人从心怀不满到目光平和——这听起来似乎是一项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在浙江“拘调衔接”创新工作中,一点一点地变成可能。
浙江公安在诉源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将目光从基层派出所拓展到了执法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拘留所。“拘调衔接”机制,可以说是“警调衔接”机制的延伸,在办案部门作出拘留处罚后,还能给双方当事人一个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
在杭州市拘留所,被拘留人入所后,民警和专职调解员会对涉及矛盾纠纷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查找矛盾焦点,制定矛盾纠纷化解方案,通过稳定情绪、法律帮扶,拉近感情,引导他们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杭州一对邻居,因门口物品堆放问题发生多次争吵,最后一次,其中一方拿出了菜刀,还威胁要杀人。在派出所里,双方均不接受调解,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3天和5天。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管教民警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从家庭和社会影响入手,点明利弊得失,双方在拘留所冷静且独处的环境下,慢慢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冲动性。民警找准时机,让双方面对面沟通,最终双方冰释前嫌。
近年来,随着法院加大判决执行力度,司法被拘留人大幅度上升。在杭州市拘留所,被拘留人有五分之一是“老赖”。2017年,杭州市拘留所与市中级法院联合打造的“院所合作”平台成功上线运行。2018年,杭州中院派驻2名法院工作人员,与市拘留所民警一起开展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和司法被拘留人视频提询、会见等工作,形成民警、法官、调解员共同调解、协同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林某向连襟借款120万元,下海经商失败后失去踪影。2019年8月20日,林某在杭州被抓。拘留所民警和法院驻所人员对他进行了法治教育,让他明白自己所负的法律义务,同时从他对家庭的愧疚入手开展教育感化。当林某有还款意向后,拘留所积极联系承办法官、申请人,并邀请他们来拘留所与被执行人当面协调,共同制定和解方案,最终达成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样的合作机制,无疑是浙江公安监管部门探索诉源治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积极尝试。今年1至10月,杭州市拘留所共化解司法矛盾纠纷930起,涉及标的金额8685万元,化解成功率为70.7%。
放眼全浙江,2018年以来,全省79个拘留所共成功化解社会矛盾23293起,促成履行纠纷款项15亿元,实现“人拘、案结、事了”,擦亮了浙江公安监管工作的又一张“金名片”。